MFin解析
Cambridge MFin相较于很多金融硕士项目,它非常年轻,却从它一依靠CFAI这个平台,就注定了拥有极高的标准和教学水平。2018年,以毕业生平均年薪131,821美元位列FT第2名。
关于MFin
对于欧美的教学体系来说,金融类硕士学位笼统的来说是分为三种。MSc Finance,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 (MSF)授课型研究生,教学模式以函授为主,学期结束提交毕业论文。Mphil Finance,Master of philosophy, 研究型研究生,教学模式以研究为主,往往是作为进阶博士的前置学位,学期结束提交研究结果。Master of Finance是以工作为导向的研究生,所有的课程都旨在培养一个技术职场精英。因此,顶尖的MFin项目,如Cambridge, LBS, MIT等都要求学生有足够多的工作经验,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这个项目所能提供的所有资源的意义。另一方面,在顶级学府都增加MFin专业的背景下,很多大学也都争相开设该项目(毕竟学费不菲),而为了吸引生源,会降低录取标准,不需要职业经历,甚至学术能力也不太看重,课程设置上与普通的MSc并没有太大差别,因此在MFin的专业领域内,毕业生的水平差距也是参差不齐的。
相较之下,国内的很多高校,并不会区分这些不同点。国内高校对MFin的概念引入比CFAI还早了几年,早些时候也是有过金融硕士(MFin)和金融学硕士(MSc)的区分。然而,相较之下,也受到了职业经历的限制,以及国内对MFin概念的不理解,两个专业即使在学习时长、教学侧重点上有了一定的倾斜,但依旧不像欧美金融教学体系那样明确,久而久之的,很多学校就只剩下了一个专业,叫金融(学)硕士。(也就是两个称呼的意思变成了一个,并且该课程的设置更接近MSc。)比如,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开设了金融学硕士专业,以理论教学为主,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接着本科的学习;把涉及到数理、量化的大部分内容,全部并到了属于数院的金融数学专业里。国内相关专业的同学说,早些年还是有MPhil学术型金融硕士的,学费会有补贴,毕业难度很大,商学院不太愿意设立此专业。这样一来,金融硕士只此一种,既能满足市场化定价的需要,也能降低因发表论文而产生的毕业难度。
MBA vs. MFin
为什么要读MFin,不读MBA呢?事实上,MFin和MBA在各种意义上,都是同等级的学位。MFin的概念在设计之初,就是为了弥补MBA广而浅的知识体系。MBA作为工商管理学硕士,很大一部分课程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管理类人才而设置的行政、管理类课程。这也是造成一些非著名MBA课程为人诟病的地方:管理类课程,可以很难,也可以很简单,通俗的话来概括,就是——水。但是如剑桥大学这种顶尖MBA,管理类的比重会明显减少,有的会作为选修课部分,供学生按自己的发展路线去选择不同分支,自然,顶尖的MBA含金量十足。
MFin因此应运而生。MFin意在培养专业方向上的职场精英。摒弃了所有范围广且与专业技术没有关系的,如管理类,行政类课程,将剩余的资源投入到更深的专业知识领域上来。也就是说,MFin的关注点,相较于广度而言,更在乎知识的深度。在学习完最基础的通用必修课,如金融工具、经济、基本金融概念等之后,会通过选择相应的选修课来确定自己的进阶方向。一般来说,有如下三种方向。
1 金融工程:侧重于量化分析,选修课包含如计量经济学,金融衍生品等,需要具备极强的数理逻辑能力,根据学校特色有的还包含了编程类课程,是(个人心目中)技术含量最高、能力要求最高的进阶方向。从事的职业包含了私募基金,债券、期权、期货交易量化,投后收益管理,保险理赔,金融衍生品、对冲基金设计等。
2 资本市场:包含了估值分析,趋势分析,二级市场策略,投资策略等等。常见的从事职业如资本市场融资、IPO、投资管理、券商、基金经理等。
3 公司金融:更专注于公司企业自身的金融业务,如公司的财务管理、公司理财,融资渠道,企业投资决策,运营资金分配等等,职业方向更偏向于企业内部的财务高管,如CFO。
为什么已经取得了名校MBA学位,却依旧来读MFin的。我曾经与一位获得了NYU MBA的前辈问起,他回答:「因为我觉得,真正赚钱的知识,还是在MFin。」而至于为什么选择来CFAI读MFin的原因,他说:「便宜,而且时间短。」
MFin作为MBA的同级学位,虽然因为热度远不如MBA,在学费上会便宜一些,但由于面向已有工作的职场人士,收费相较普通MSc而言,依旧价格不菲。这也是为什么前文提到了国内在合并为一个金融硕士专业以后,受市场化定价的影响,很多读该专业的学生都要吐槽读完书就破产的原因——在没有积蓄的情况下,要承担高于普通专业的费用。美国的顶尖MFin院校的学期时长都要高于英国的12个月。MIT 12/18个月,普林斯顿 12/24个月。从2017年起,STEM的概念越来越流行,如MIT的项目,原来是是MSF,后来下设了MFin加入STEM;是否加入STEM对于这个专业的含金量相差的不仅是一两个档次,而加入了STEM的MFin均不会低于12个月,有的甚至达到了36个月。尽管从整体上来说论MFin的含金量依旧还是美国占优势,但作为拥有顶尖商科实力的CFAI下的MFin项目,竞争力也并不输给美国TOP院校。
在这样种种的原因作用之下,MFin的存在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。论知名度,MFin目前远远比不上存在已久的MBA(尽管现在MBA已经有了泛滥的趋势,但顶级MBA的认可度仍然非常可观)。甚至就连本身学习金融的学生,也只有部分人知道MFin的存在,而在他们中间,真正能知道MFin和MBA区别的,还要再少上一些。另一方面,毕业生回国以后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:大部分用人单位,无法理解MFin和国内学校金融(学)硕士之间的区别,往往一概而论。
EMBA更注重社交,MFin更注重于学术是个误区?
EMBA,高级工商管理学硕士,是为了企业高管而设立的。之前有人说,EMBA更注重社交,MFin更注重于学术,其实不然。MFin并非学术类的学位,而且,学习金融的技术人才,也需要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。另外,私以为随着MBA入门门槛越来越低,很多MBA甚至只需要一两年的工作经验即可申请,而一名仅有短短几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,其实并没有积累多少的人脉和资源,在这种情况下的社交,也许并不会令高级管理者们满意。而EMBA却不一样。EMBA是真正面向各个企业的高管,在这个项目下的同班社交,才是这个项目附加的最大价值。
MBA和MFin都是很好的专业。、
MFin是MBA的进阶,这指的仅仅是对于专业只是上的延伸,因此很多已经获得top MBA的人还要回来读MFin,这是没有问题的。反过来,MBA也是MFin在知识涵盖面的一个拓展,你如果想接下来再读一个MBA也是很好的选择。
关于Cambrisge MFin
CFAI的金融硕士专业设计,真正的体现出了 “以职业发展为导向”的设计理念。除了专业课程,该项目还包含了大量的求职辅导,与同级、往届MBA、MFin学生的社交互动,与社会上的行业领袖可以有非常直接的接触,从10月份开始,大量的顶尖投行,咨询公司会前来定点招募。对于我这种工作年限只有三到五年的职业人士来说,依旧是可以另外选择投身其他行业的时点。而在这个项目中,将会有专业的老师来帮助我准确定位自己的优势,寻找自己更适合的职业规划道路。
然而,虽然项目仅仅一年,CFAI作为世界级学府的尊严是不允许我们虚度时光的。2018/2019 intake,整整12个月,一天也不会让你闲着。
CFAI的自尊
是的,你没有看错。12个月中,你将学习8门必修,3-4选修1,4-5选修2,最多能让你享受到8个月学习17门课的刺激感受。如果还不够,暑假中的summer activity可以留在学校里继续上选修课。除此之外,就连所有的假期都会有project,让你出去逛街的时候都会有满满的负罪感。更不要提每时每刻站在你背后盯着你有没有好好准备求职就业的career service,用十分冷漠的眼光看着 慵懒如猪毫不作为的你,并在你的考评上写满fail。
这是CFAI的自尊,也是你的自尊。选择了这一条路,就只需风雨兼程。
致有志于金融事业的你们
我们一直致力于阻止非金融圈的小朋友进来,我告诉他们金融圈是多么的残酷,在风光背后是多么的艰辛,一个站起来的成功案例脚下躺着万倍于此的失败案例。金融圈已经很困难了,但是依然有不计其数的人,并没有清晰的了解金融圈的生存状况硬要挤进来,强行增加就业难度,降低劳动力价值。
然而,若你真的考虑好了,有志于从事金融的话,你们的到来,将会是金融界难能可贵的财富。我们需要多元化的知识,多元化的思维,你们在别的岗位所积累的专业知识,能够使得金融实操更加准确、高效。但是,我私心里希望,你是一个在本专业内已经至少积累了三年以上的行业经验,通过获取MBA学位,毕业以后再加入。对任何一个职业来说,3年左右的工作经验足以使你积累到足够的本职业工作知识和能力,少了对以后没帮助,多了,却有可能让你舍不得离开,最终放弃转金融。MFin会预设你已经懂得了基础会计,基础统计,基础审计等学科,这对于非商科学生来说,是更大的挑战。
如果你告诉我你都不怕,你就是想要读MFin,那么,MFin欢迎你,并且,期待你能够从这段学习中获得受用一生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