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宗商品涨价不止,这次会出现“超级通货膨胀”吗?-中国金融分析协会
05
2023/05
大宗商品涨价不止,这次会出现“超级通货膨胀”吗?

前期宽松政策何时转向,是市场关注的焦点。近日,国际巨头接连宣布涨价。4月20日,可口可乐表示将提高饮料价格。4月21日,国际日化巨头宝洁表示,将从今年9月开始提高婴儿产品、成人纸尿裤和女性护理用品的价格,涨幅为5%-9%不等,并表示这可能是更大范围商品涨价的预兆。这两家国际巨头涨价的原因都指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加之近期部分国家新冠疫情再次大流行,这引发市场对全面通胀是否到来的担忧。今年以来,大宗商品价格加快上涨,成为推高多国物价水平的共因。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,需求更趋活跃,大宗商品价格走高,有着实际支撑。不过,当前全球经济远未达到正常水平,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,泛滥的流动性也是重要因素。疫苗接种正在全球推广,美国疫苗接种率遥遥领先,在经济加快复苏的过程中,3月中旬美国继续出台1.9万亿美元纾困刺激法案,还将推动超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落地。美国宏观政策外溢性明显,通胀预期尚未推动其国内政策转向,却引发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加息。全球市场对通胀的讨论焦点,一则在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,会多大程度影响消费者物价水平;二则在于疫情期间宽松政策何时转向,各类资产价格面临重估。“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”,这是经典的经济学理论。但是,消费端的通货膨胀已经消失很多年。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,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极尽各种宽松手段,意在推动经济回归潜在增速,但是消费端的物价水平始终难以达到2%的政策目标。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流动性创新高,但对于是否出现“超级通货膨胀”,市场依然存在严重分歧。需要指出的是,以CPI为代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,难以衡量全部通货膨胀。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,推高了大宗商品、房地产等资产价格,这种显而易见的“通货膨胀”,会加剧贫富分化,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。分化的物价水平由于物价水平持续上涨,且超出政策目标,巴西、土耳其、俄罗斯等国央行已经率先加息,前期宽松政策有所收紧。这三个国家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处于高位,同比涨幅分别为6.10%、16.19%、5.79%。食品和能源是推高这些国家物价的主因。4月8日,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数据显示,3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录得118.5,环比上升2.1%,该指数连续第10个月上升,并且攀至2014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。去年疫情在全球蔓延,粮食产能受限、贫困人口增多,引发了较普遍的粮食安全担忧,多国限制粮食出口,这些都推高了食品价。